近年來台灣各處充斥著咖啡熱潮,咖啡的商機正不斷的進攻著台灣的飲料市場,相較於一般的手搖飲料店,咖啡為較充滿品味的強調性飲品,其講究程度不輸釀造酒。

由於長時間歷史文化的推動,咖啡的飲用模式呈現出較制式化的表現,它是一種適合慢飲、詳細品嚐其豐富滋味的飲料聖品。

關於咖啡的歷史,其實有很多種不同的說法,最著名的故事表示咖啡源自於衣索比亞-

有一位叫做卡迪(Kaldi)的牧羊人有一次發現自己飼養的羊異常的興奮好動,經觀察後發現羊群吃了一種紅色的果實,卡迪深感好奇,也摘了這種紅色果實吃了起來,發現這果實有著不錯的味道,且卡迪吃了果實後也變得異常的亢奮。

他將這種果實分享給修道院的僧侶們,據說這種果實就是現今的咖啡豆!

從現今查證後得知,咖啡樹約從一千年前開始被人們栽種,其發源地在於葉門,咖啡的名稱則些應於阿拉伯語的「Qahwah」,其名字原意為植物飲料的意思。

在十一世紀時由於沒有烘培的技術,當時是將原本綠色的咖啡豆直接以水煮的方式做為飲料使用。阿拉伯人從十三世紀起則開始利用烘培和研磨的技術應用於咖啡豆上。到了十五世紀,為了因應商業需求而開始大量種植咖啡樹。

終於到了西元1650年,世界上第一家咖啡館在英國牛津開幕了!也代表了現代餐飲業的興起,另外有一種說法是在義大利威尼斯於西元1645年開設了第一間咖啡館。

在十八世紀時開始善用了將咖啡豆磨成粉狀溶於水中煮的技術,也就是現今的即溶咖啡(Instant Coffee)前身。在西元1930年時,雀巢公司開發出了一種噴霧乾燥法(Spray Drying)使即溶咖啡被大量推廣化,也因此改變了人們的飲用咖啡習慣。西元1971年,星巴克(Starbucks)於美國西雅圖
成立,從此開啟了知名國際連鎖咖啡店的事業,也帶動了國際連鎖咖啡文化。

回顧咖啡在台灣的歷史走向,在西元1884(當時為清光緒10年),英國人將咖啡引入了台北三峽進行試種。到了日據時期,日本人也引進了阿拉比卡種咖啡豆在北部試種,有了成功的結果後又在知本瑞穗兩地大量種植。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咖啡銷售量遭受影響,咖啡樹
又缺乏照顧,農民開始改種稻米,在日本戰敗撤退後咖啡進入休業階段,沉寂了近四十年後才又再台灣興起了咖啡熱潮。

 IMG_330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橙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