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學名:  Polypedates megacephalus

英文俗名: Spot-legged tree frog  

科名:樹蛙科( Rhacophoridae ),泛樹蛙屬( Polypedates ) 

分部地區:

  斑腿樹蛙主要分布於香港、澳門、中國四川湖南貴州廣州各境地、日本及台灣,在日本與台灣被判定為外來入侵種,台灣分部地區主要為台北以南至雲林以北,但在高屏也曾有較少數的發現案例。

  棲息位置主要為平原至1600公尺以下的山坡地,喜於棲息於林間溪邊草叢及農戶人家的蓄水容器附近,在台灣許多中北部丘陵農地時常容易出現牠們的蹤跡,春、夏季白天時常躲藏於石縫、容器底下或排水管中,在夜間便開始聚集於積水處。

俗名:

  斑腿泛樹蛙、大頭泛樹蛙、大頭樹蛙

雌雄外觀差異:

  雄蛙成體體型約5公分,雌蛙體型約7-7.5公分,

體型上明顯大過雄性,該特徵也適用於其他許多蛙類。

特徵:

  斑腿樹蛙屬於中體型樹蛙,平均身長5-7公分,腹部扁平且側邊有網紋狀

體色普遍為淺褐色或黃褐色,身上佈滿茶色斑漬且於頭部至背部形成為一個X型。

S__18628621.jpg

  眼部有茶色橫紋,臉側有鼓膜,腿部外側也有環狀紋分部。

  後腿內側有明顯的網狀分布,該特點與台灣原生種的布氏樹蛙(Polypedates braueri )極為類似

兩者差別主要為斑腿樹蛙網紋狀黑線較粗白斑較碎,布氏樹蛙黑線偏細且網紋旁還有星點分布。

    另外,布氏樹蛙也沒有明顯的X型背紋。

  與許多樹蛙相同,斑腿樹蛙指端也帶有吸盤,對於攀附枝幹葉面都有極大的用處,而後腿也有帶蹼。

  斑腿樹蛙叫聲較不響亮,在野外族群會以[嗄嗄嗄]的聲音群起共鳴,至於布氏樹蛙則會以響亮的[搭搭搭]表現。

 

生活習性:

  生活於田間、泥濘、石縫中及廢棄容器的斑腿樹蛙對於環境有極高的適應性,在亞洲地區牠們的棲息環境時常與人有所共通。

    然而在台灣,外來種的斑腿樹蛙具有的這種高適應能力對生態環境而言無疑是種迫害,目前已知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市、苗栗縣、台中市、彰化縣、雲林縣、高雄市及屏東縣有族群分布。

  斑腿樹蛙在蝌蚪階段以水生植物為主食,但在某些情況下也會補食其他蛙類的蝌蚪

S__18628626.jpg

    成蛙主食則為各種無脊椎動物。

    在台灣中北部地區,每年牠們的蝌蚪孵化階段比類似的布氏樹蛙早,因此布氏樹蛙的蝌蚪便會慘遭較成熟的斑腿樹蛙蝌蚪捕食的命運。

    另外,由於在食性上布氏樹蛙與斑腿樹蛙相同,被適應性強的斑腿樹蛙爭奪環境食物後,布氏樹蛙的生存空間可說是岌岌可危。

  斑腿樹蛙的繁殖期間為二月至十一月,卵以卵泡狀呈現,通常卵泡會附著於葉面、樹幹及積水容器壁上

S__18628625.jpg

    雌蛙每年可產四至五胎,每胎約可產下600至1000顆卵,由於繁殖間期長及產量龐大,使這些生物在台灣地區可以很容易的擴張族群。

28945628_3214931108522835_1088430127_o.jpg

  夏季可說是斑腿樹蛙繁殖的高峰期,對於牠們在台灣的抑制政策

    除了移除撲殺外,也可將農地的蓄水容器積水倒掉,不但能防止斑腿樹蛙將卵泡產在該環境,也能減少做為食物的蚊蟲孳生。

    而若需進行移除行為,還是在能準確判斷蛙種的情況下進行較佳,以免造成原生蛙類的誤殺。

S__18628612.jpg

S__18628623.jpg

 

個人心得:

  最近本人開始在進行野外生態環境調查,首次發現斑腿樹蛙是在新店和美山地區

    該位置的斑腿樹蛙數量也是十分驚人,也甚至比當地其他蛙類來的高,這種狀況對於一個自然生態環境而言實在令人擔憂。

  正如同綠鬣蜥與綠水龍一樣,強勢的物種能不斷在異地繁衍必有牠們優勢之處

    我們人類應盡我們所能去控制這些生物的擴散,讓這些生物不再威脅在地的原生生態,台灣的本土動植物才能不受侵擾的生存下去。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樹蛙
    全站熱搜

    橙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