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頭蛇
學名:Boiga kraenelini Stejneger
英文俗名:Big-head snake
科名:黃頷蛇科(Colubridae),林蛇屬(Boiga)
分布地區:該物種棲息於中國大陸南境各地及台灣全島,生活範圍為海拔300至1000公尺的丘陵及山地,牠們時常現身於矮灌木叢及溪流石縫間,由於黃頷蛇科物種擅長爬樹,因此在山林喬木及岩壁上也能發現其攀附的蹤跡,另外偶爾也會出沒在人類建築物的狹縫中。
俗名:絞花林蛇、爛葛藤、絞花蛇,由於擁有與貓一樣尖細的瞳孔,因此美國俗名又稱Cat snake。
特徵:大頭蛇全長100-160公分,其身體細長而兩側扁平,其卵形的頭部使牠在野外中容易被辨認,兩眼外凸且瞳孔垂直,頸部細長使頭眼顯得更大。背部有黑褐色斑塊並形成波浪形花紋狀,背部體色為深紅或黃褐色,腹部為白或淡黃色。大頭蛇的尾部細長有利於牠們環繞於樹幹上,而纖細的身體更能促進牠們在地面活動時快速行進。牠們的吻部為鈍圓狀,口中有後溝牙可幫助牠們穩固的咬住獵物,並釋放微弱的毒性。
生活習性:大頭蛇主要為夜行性,其性情溫馴亦對人無害,會善用纖長的身軀及尾巴在樹林間環繞移動,與鈍頭蛇的身型外觀有相似之處,以攝食節肢動物、小型兩棲、爬蟲類及鳥類維生,也會捕食蝸牛,其產卵季節為夏季,一窩通常可產至14顆卵。大頭蛇在感受到威脅時會盤起身軀並張口威嚇,這種動作類似蝮蛇類的防衛姿態,但牠們本身通常遇到外敵都是先以逃離為主。大頭蛇的後溝牙構造可以幫助牠們在閉口時不必收納毒牙也能避免傷到自己,而牠們後溝牙的毒性微弱,目前為止人類被咬到的案例頂多出現紅腫的症狀,且牠們通常也在人類活動時間較少的夜晚行動,因此不會對人造成威脅。
個人心得:第一次遇見大頭蛇時,是在學校廁所,牠那細長的身形令首次遇上牠的我以為這是隻尚未成長完全的幼體,其實以前也聽說過這個品種時常會從郊區叢林中移動到人類的住處停留,又或是鑽進汽機車的隙縫中窩著,也因此受到驚嚇的民眾也不在少數,但牠們不算鮮豔的花色使人們對他們的警戒心也較低,倒也希望因為人們發現這種蛇而產生的傷害案件能減少。
留言列表